用文学作品诠释“萧红形象” |
日期:2023/02/01 08:59:0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在大众文明语境下,许多叙说萧红故事的作品总调集萧红的情感日子,有些为了招引眼球,还要乱生枝蔓,使萧红故事不断被建构成“萧红与生命中的男人们”之类,而萧红的精力跋涉和文学生长轨迹、文学艺术效果往往被疏忽。龙江剧《萧红》做了大胆的艺术检验,将萧红作品引入剧中,使之成为龙江剧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用《跋涉》《王阿嫂的死》《存亡场》《商市街》《苦杯》《郊野的呼叫》《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牛车上》《砂粒》等作品串联全剧,着力体现萧红终身痛苦、崎岖、挣扎与寻求;更有萧红关于文学发明的辩论、文学思想的表达——“一个人的写作是心里流动出来的天然。天然是什么容貌,它就是什么容貌”。剧中不断闪现小说中的人物,如王阿嫂、五姑姑的姐姐、金枝、二里半的傻老婆、李二婶子、翠姨以及爷爷、鲁迅先生等等,这些萧红发明的人物与萧红进行对话,经过萧红的发明诠释萧红形象,构筑展示萧红形象的另一个舞台。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 下一条:把跋涉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
→相关文章 | |
·书法行为艺术或曰题壁的缘起 | |
·拎着墨桶,游走遍地,向壁而书 | |
·“承唐启宋”每提杨凝式 | |
·“笔迹雄杰”自己每写完一幅字 | |
·杨凝式的壁上书写 | |
·陈旧的皮影工作要与时俱进 | |
·传承不让陈旧艺术消失 | |
·统筹人道与情面的作品 | |
·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 |
·把跋涉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