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藉这几帧信札跋语而幸存于我国书法史 |
日期:2023/03/13 12:05:45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今天杨凝式的传世纸本仅剩《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寥寥数件,这必定不是他作品的首要形制,原因不外乎他的许多精品力作,皆随它们的载体即一堵堵白墙的颓圮而淹没殆尽。或许杨凝式当年也没想过传世不传世的问题,他沉醉于书写进程,自得其乐,一俟竣工,便拎着墨桶去下一堵白墙挥洒去了。这恰恰是最为本真和朴素的艺术家类型。提到传承,不由为杨凝式和我国书法史捏了一把汗,倘无这几帧存世的信札,杨凝式大概率会无闻于后世。或有人拿王维反问,其并无一件切当的真迹传世,不照样被冠以“南宗开山祖师”(董其昌语)和我国文人画的千古宗师吗?那是因为源流不同,比较于王维地点的盛唐,杨凝式显着处于相对弱势的五代。他只能在承续中求拓展,不可能越出唐人书法的界域与之混为一谈。这就是王维没有任何传世真迹(有历代仿品和托名之作)而能树立,杨凝式却只能凭藉这几帧信札跋语而幸存于我国书法史的原因。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韭花帖》的楷法变欧体 | 下一条:象生瓷中的大千世界 |
→相关文章 | |
·《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正式开幕 | |
·厚植文明根脉闪现民族特性 | |
·民间文艺实践性极强 | |
·在立异和活化古法印染方面的心得 | |
·将民间文艺与现代日子紧密结合 | |
·薪火相传 传统勃发重生 | |
·成功艺术品的确保 | |
·以明快之景表达了诗人愉快之情 | |
·呈现在诗作中一起的生活印迹 | |
·东坡称之为全国奇作的作品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