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收藏:“全民收藏”格局下隐藏的病态心理
日期:2012/02/04 17:06:30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文物收藏自诞生之日起便和造假、打假关系密切,这个圈子里向来水没有清过,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上千年来,艺术家、作伪者、揭露者、买家、卖家一直处在一张相互编织、密不通风的大网里默然地生存着,不尴不尬地和谐着。然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讲究民主的时代,个人的主权意识在国际大环境的熏陶下大肆膨胀,于是便有那么一些人时刻以“维护祖国传统文化、坚守是非真实底线”为己任,他们对收藏界的关注不在物品而在于事件,尤其是那些作伪、假拍、拖款等事情极有兴趣,从灵魂深入将自己当做艺术市场的清道夫和正义公平的捍卫者。从原则上来说,他们的立场并没有问题,而且正是

  若干年前,收藏还是一件比较小众的事情,收藏者的身份较为固定,人数也相对较少,媒体曝光率也有限,相关从业机构都是历经多年拼杀生存下来的,拥有自己的专门队伍和口味选择。然而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迅速爆发和蔓延,艺术圈霍然成为大量热钱和投机分子的新世界。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市场一直充斥着不少投资和投机的事件,但是之前一直潜于地下,很少处于公共视野,如今艺术市场的跳跃式繁荣可谓“全民总动员”,上至政府机要官员、领导干部,下达清洁工人、偏远地区的农民,在如今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很难再找到对“收藏”毫无概念的人士,大批普通百姓沉迷于一个个天价拍品的故事里不能自拔,自以为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渠道,深陷其中,其乐融融。还有那些手里握有一定资金的小商人和民间资本家,迫于股市、楼市的惨淡而纷纷进入艺术市场,他们手里的资本量数额可观,几百万、上千万的进入在股市、楼市里很难掀起波澜,但在艺术品市场里却足够挑起关注。于是乎,他们给艺术市场带来了更新的故事。如此循环反复,全民收藏格局已然呈现。


  这种虚假繁荣中隐藏着诸多危险,其中收藏者的几种病态心理尤其值得关注。


  偏执狂


  这类人群在收藏大军里最让人讨厌,危害也最大。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养充满自负,对自己收货的眼光更是自信之极,只有自己收的东西才是对的,其他人手里的货绝大部分都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是自己看不上眼的小货。他们自封为艺术史专家,对陶器、书画、玉器的鉴定等等都十分精通,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艺术史专家,什么郭庆祥、马未都统统都是浮云,碳十四、冷光谱等等都是笑话,只有他自己的眼光才是权威。这群人目空一切,信心爆棚,连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的宝贝都难入其法眼,更别说一般市面上流通的玩意。然而世界就是这么现实,他们收的东西正常情况下都是赝品,别人要么不忍心说出真相,害怕他们遭受沉重打击,要不就是实在讨厌其夸夸自得的嘴脸而故意不说破,静待大笑话的发生。


  自然,这种偏执狂是收藏界自负者的极品,此外尚有大批始有苗头或中毒未深的群体,他们还未到偏执狂的地步,不过这种苗头一开,前路便是茫茫,可堪可叹。若正在从事收藏事业的同志们发现自己很难听进别人的不同意见,将一直说你手里的东西是真的朋友引为知己,鄙视说你的东西不对的人的时候,千万冷静理清思绪,不要自己去骗自己。


  处方:调整心态,看低自己。


  焦虑派


  他们对自己学养之欠缺和专业知识之缺乏铭记于心,对“收藏”这一事件的复杂性和文化高度预期的过于深刻,故而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既爱又恨,焦虑情绪时刻来袭。对东西的真伪他们总是犹豫,经常为了某一个细节到处奔,四处求证,最后得到的结论往往会让他们更纠结,结果恶性循环,对自己是鉴定水准更加难以准确定位。若是遇上意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便更加焦虑不安,失去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笔者曾经遇见一位典型“焦虑派”人物,此君自幼喜爱传统文化艺术,中年后在大市场的刺激下进入收藏界,但是他总认为这个圈子骗局太多,假东西也太多,自己的专业鉴赏水平又很缺乏,所以他便极为热衷参加各地各机构举办的免费鉴宝活动和相关知识讲座。可惜这些活动的举办方一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后续活动更“深刻”,加之往往它们请来的所谓专家意见差异很大,甚至会对同一件东西给出相左的鉴定意见。于是乎,这位“焦虑派”人物晕头转向,不知道该相信哪位专家的话,其收藏之路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选择相信某一方,结果收的东西自然大部分有问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所谓专家很大可能是托,他们会更加焦虑;二是继续选择考虑,一边四处求经,一边自己刻苦自学(看书、看图录、逛市场和拍卖行),结果时间就在学习、考察中悄然流逝,等他们有朝一日忽然发现某件价值飙升的东西曾经因为自己的犹豫而失之交臂的时候,焦虑情绪又将深入骨髓。


  确然,收藏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鉴赏经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必然付出学费的心理准备。但是也要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相信通过努力和实践必然可以有所收获。虽不能过于自负,也不可妄自菲薄,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有些学费必须要交,有的东西只能自己学。


  处方:从小件、小众物品做起,多看书,少听话。


  偏激症


  文物收藏自诞生之日起便和造假、打假关系密切,这个圈子里向来水没有清过,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上千年来,艺术家、作伪者、揭露者、买家、卖家一直处在一张相互编织、密不通风的大网里默然地生存着,不尴不尬地和谐着。然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讲究民主的时代,个人的主权意识在国际大环境的熏陶下大肆膨胀,于是便有那么一些人时刻以“维护祖国传统文化、坚守是非真实底线”为己任,他们对收藏界的关注不在物品而在于事件,尤其是那些作伪、假拍、拖款等事情极有兴趣,从灵魂深入将自己当做艺术市场的清道夫和正义公平的捍卫者。从原则上来说,他们的立场并没有问题,而且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持续努力,才使一件又一件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骗局公诸于众。可是凡事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发展超过了度自然会性质改变。


  偏激症患者就是这类人群中的极端分子。他们以打假为生活的全部内容,将当今收藏圈里的黑暗面无限扩大。在他们的眼里,玩收藏的没有一个是好人,手里要卖的东西全部是做出来的,真的都是收起来的,收藏界无非就是大家你骗我、我骗你的肮脏世界,专家做鉴定意见是收好处费的,拍卖行专门拍假画的,举牌的都是托,市场里都是想逮冤大头的。和这群人聊天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的话题永远都离不开打假之类,情绪又都十分激昂,他们都试图说明你,拼命洗脑。你若拒绝,便被判定为坏人一群;若接受,便开始被无休止的精神折磨,直到你也成为他们偏激症患者一份子。


  处方: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无真即无假,无假亦无真。


  玩收藏,别被收藏玩


  收藏是一件雅事,也是一种陶冶心境的事,自有乐趣,也有烦恼。如今已然是全民收藏时代,被动或主动进去的人群数量日益增多。对普通大众来说,这个极为复杂的收藏世界会有很多诱惑和烦恼,但是只要自己摆正心态,克服种种不良心理,慢慢学,慢慢做,一定会早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收藏与理财 (图) 下一条:世界当代艺术品收藏 卡塔尔富贾一方...
→相关文章
·非遗博物馆是新时代博物馆作业呈现的新事物   
·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博物馆现在进行时是特征   
·非遗传承人对错遗的重中之重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中心   
·非遗博物馆是一种全新的事物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我国文明软实力的增强下的新年   
·新年文明一起的文明符号   
·新年文明的当代价值   
·新年需求喝酒是传统风俗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