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派海派百年互动有城市日常书写的传承接连
日期:2023/03/10 06:40:06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作家评作家,知己论知己,情投意合,如琢如磨,照见魂灵,是人间可贵的优秀。葛亮已是作品等身的学院派新锐作家,其论著《赋有落尽见真淳》从城市间隔、城与他者、城市前史、城市性别等角度分析王安忆城市文学魅力,先论其前期知青插队芳华自叙传小说的城乡并置移民叙说;再论其以他者视界省思城市书写的身份焦虑,从文明寻根转向个人家族史追问;后论其21世纪之交老上海怀旧叙事,隐含对消费主义空间观及本钱运营办法的反拨,以都市边际化空间叙事结束对知道形状的隐形敌视与对阶层代码的消解。葛亮以新港派视角观照新海派代表作家王安忆的小说贡献:以风格多元性、文明指涉丰盛回应城市文学的多元化,这跟区仲桃论也斯的中心诗学有类似之处。王安忆书写我国大陆城市史条理、社会变化及情面沧桑,风格每年一变,发掘上海与生俱生的女人气质,以详尽详尽的“物质化”笔触,复生城市日常现象。描绘上海女人的耐性、力与硬,有雌雄同体的中和性,从王琦瑶式布尔乔亚女人写到妹头式市民,认为典雅与柔媚仅仅表象,而尘俗与务实才是底里。把女人当作朴实的人,写男性重标志性,以平衡作为两性基准。描绘都市民间,述写新移民、城市信使保姆故事,撷取被大叙事疏忽的年月残片、为正史耐久约束的前史条理。葛亮和王安忆都善写城市,对讲故事法别有体会,熟知沪港文明,都有回归繁复详尽传统、重心思叙事的文风特征。此书前有照后有应,似长篇小说深思熟虑布局,对细节的捕捉和穿刺,非小说家不能为,文笔生动,言语流丽,才调悠闲,化用理论如盐溶于水,以思想性鼓动点亮人。若讲深讲透后再提炼城市文学研讨的要害词、新理论则更佳。从张爱玲到王安忆,从许子东到葛亮,从作家到学者,实是三代人的对话,港派海派百年互动有城市日常书写的传承接连,也与时俱进换新章,缤纷凌乱的后现代状况给作家和议论者都带来更大难题和应战。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3/03/10 06:40:06
上一条:析论香港文学作品 下一条:港论细品海派衍变
→相关文章
·重塑经典,可以是“有本”之“新木”   
·全本《牡丹亭》三思   
·引领近代我国秦腔艺术的拓展传承   
·“前社后校”秦腔人才培育机制   
·以一般民众日常日子为首要体裁的剧作   
·香港前期报纸文学副刊的功用与意义   
·香港文学史料研讨深化   
·析论香港文学作品   
·港论细品海派衍变   
·完毕发明内容和主题的“扩容”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