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成为高等学府文艺研究课题 |
日期:2023/05/19 16:27:5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戏法《变扇——涟漪》中,其戏法技巧是“抢彩”,戏法逻辑需求彩品带得多、出得多,多到超过人之或许才会产生独特感。其初步的姿势——一个拿着扇子的美丽女性,让人联想起《雷雨》中的繁漪的形象,只是一个不断“出扇”的扮演能讲出关于她的什么故事呢?“重复”能够表现她性情中的“顽固”。她是受过一些新式教育的女性,对爱情婚姻有神往,但是婚后环境是压抑的,老公不好她交流,她的心由希望到绝望,由快乐到苦闷,出扇是她的“表达”,重复出扇,是她一再的央求。舞台上功用性的彩桌被改成一件立着的男人长衫,那是艺术化的老公的标志,她围绕着他走来走去,手中不断变出红艳的扇子、粉色的扇子、白色的扇子,她从轻声细语(一把红扇)到热心弥漫(许多红扇),从不满抱怨(一把白扇)到声嘶力竭(许多白扇),频次、凹凸越来越大,但“长衫”都无动于衷、毫无反应,所以毕竟她闭嘴了,沉默寂静了,空着两手离去。她或许不是那个有名有姓的繁漪,但有着全部“娜拉”式抵挡的女性的影子。 杂技并不是都要偏重故事性,没有“巧”的萍水相逢就不如不讲。这次展演中也有一些节目是没有超卓故事性的,如杂技《团体花盘》《当芳华遇上达瓦孜》《滚杯》、戏法《牌魂》等,也可观可看。杂技讲故事不是为了故事,而是为了杂技更漂亮。杂技日益偏重故事性以来,有了更多的人重视、更多文艺谈论家编撰谈论,“杂技剧”成为高等学府文艺研究课题,便是这种正向效应的明证。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戏剧是对人的表现与探求 | 下一条:依杆而行的艺术技巧表现 |
→相关文章 | |
·音乐剧所宣称的“俄式美学风暴” | |
·对经典本身需求坚持满足的敬畏 | |
·我国舞剧演员依托过硬的本乡舞剧作品 | |
·欧版音乐剧名作在韩国的复制版 | |
·传达前言下产生的我国音乐剧受众 | |
·一种新的“联络美学” | |
·艺术家以动物传递的隐喻 | |
·“事由是玩”的艺术体会 | |
·怎样在“跨服谈天”的差异性中协同作业 | |
·“隔绝”成为形象的最佳语法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