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树的沉稳遇上马的激扬,一纸墨色托起民族的魂魄
日期:2025/07/01 14:38:0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徐悲鸿画这幅《柏树双马图》的那年,山河破碎,烽烟四起。他没有亲赴前线,但心早已投身其中。他把笔当作武器,把纸当成疆土,在愚趣斋里,一点一点地,将信念与情感渗入每一滴墨里。那幅画开始于静默,却蕴含着动人的力量。

  一棵参天古柏撑起整个画面,枝条横贯,气势恢宏。树身上点点墨斑,如年轮记忆。悲鸿没有夸饰,只是用沉稳有力的笔法勾勒出它的存在感。仿佛那不是树,而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在风雨中不动如山,静静守着自己的土地。

  画的下方,一匹马低头吃草,肌肉饱满有力。它没有奔跑,却并非疲惫,而是积蓄着某种力量。另一匹马正从远方奔来,它姿态昂扬,马鬃飞扬,四蹄几欲踏破纸面。悲鸿在这里用上了浓淡结合、虚实相映的技法,让动静之间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那是一场没有言语的对话,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落笔题名之时,他的心也是沉重的。他将这幅画献给怀君先生,不只是致谢,更是共情。他相信,真正的精神不需要喧哗,它可以藏在古树之下,也可以奔腾于白纸之上。在柏树和骏马之间,他画出了那个时代的风骨与魂魄。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5/07/01 14:38:02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两匹马书写一段沉静与奔放的传奇...
→相关文章
·两匹马书写一段沉静与奔放的传奇   
·山水画卷中动静交织的意蕴传递出一缕不经意间流淌的岁月温情   
·抱琴而坐不为弹沈周画的是知音难觅的孤独   
·丹青映赤心——徐荣生的艺术追寻之路   
·自然巨构与人类微影构筑出古代绘画的精神高峰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一枚鎏金豆在幽暗历史深处凝视人间对宇宙的崇拜   
·在古铜与金色雷云间静听千年前礼仪与信仰的低语   
·青铜与金光交相辉映的容器讲述一个王朝对天地的敬畏   
·《早春图》揭示的层层结构与阶层寓意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