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软木之王金丝楠木的神化外衣(组图)
日期:2014/12/05 09:54:2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作为“软木之王”,随着金丝楠木作品跃身拍场,其历史地位、价值体现以及目前行业中出现的“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等乱象都一一显现,值得业界推敲与反思。[NextPage]

金丝楠,是对楠木中美丽花纹的形容,不特指某种楠木。楠木属樟科,有五十多种,主要产自云、贵、川三省,是明清时期建造宫殿、庙宇、陵墓的主要建筑用材。因其大且直、少弯曲空洞、不易变形、防腐等特点,深受皇帝喜爱,成为宫廷建筑的主要用材。较著名的包括紫禁城的大量建筑构件、承德避暑山庄楠木殿、明十三陵建筑构件以及宫廷中的一些内檐装修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楠木做胎的大漆家具及紫檀包镶的楠木家具。[NextPage]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修复研究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太和木作创办人关毅表示,金丝楠木品位高雅,风格独特,适合做文人器具,比如书柜画案等,既有卓雅之美,又充满贵胄之气。[NextPage]

目前,用楠木做家具或者艺术根雕更为市场所接受,然而关毅还是倾向于古建筑,虽然成本很高。“楠木较软,做成家具,尤其是椅类,耐磨损性较硬木或红木家具要差些。”[NextPage]

“金丝楠木的独特在于它的一些木性表现,比如纹理细腻、适合雕刻、木性温润、易加工等,因此在古建筑中有大量使用。但要是做家具则相对处于弱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具体解释道:“一是木质太软,容易损坏,手指甲一划就是一个印子。不上漆,木面缺乏保护,上漆又会遮盖‘金丝’纹理。另外,金丝楠木的纤维结构松散,上漆后容易‘吃漆’变色。再者,金丝楠的紧固程度和承重性有限,不适合做榫卯结构为主体的家具。”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介绍,用金丝楠木制作家具时,一般都用它作胎,外面再贴金或上漆等,单纯以金丝楠制作的家具,如果不加以髹漆装饰,在宫廷家具中级别是比较低的。

邓雪松坦言,金丝楠木应该用于建材装饰、匾额、箱匣以及做漆家具的内胎等,“这样市场接受、认可起来比较容易,才真正符合金丝楠的历史定位。”

谈到金丝楠木作品的拍卖,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木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传生认为,拍卖公司起到了行业的引领作用。

2010年以前,金丝楠木的价格相对稳定;2012年之后,金丝楠木的价格至少上涨了3至5倍左右,以老料最为珍贵,出现了一木难求的局面。随着其行情的越发上扬,很多人渐渐生出一种心理,金丝楠木大有取代紫檀与黄花梨而成为名木之王的势头,更有甚者抛出了“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的说辞。[NextPage]

“金丝楠木今日的种种神化,实际上是商品社会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不必过于紧张,只要理性消费,任何商品都会有其应有的价值规律。”关毅坦言,与紫檀、黄花梨相比,金丝楠木的存世量要大得多。紫檀生长于印度的热带雨林里,800年至1000年成材,黄花梨生长于我国海南岛,500年至600年成材,红酸枝生长于老挝、越南山区,500年以上成材,楠木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都有分布,30年至50年成材。关毅在故宫修复了6年家具,没有见过一件光身素面的楠木家具,楠木大多做胎骨,外罩大漆,或外用紫檀包镶,当年也是为省紫檀木料,才想出此法。“如果某天有人说黃铜现在比黄金贵,玻璃比钻石还贵,会有人信吗?这个社会总是专业人士挣非专业人士的钱,藏家入市需谨慎。”

由于人们对金丝楠木认知的层面不同,造成了行业乱象丛生。刘传生认为,金丝楠木的水分很大。“稀有的木材应该具备相应高的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存在一定的泡沫。这是事物经过启蒙、发展、辉煌、顶峰等发展的必然过程,却也是鱼龙混杂的。比如一些人在完全不懂传承脉络的情况下,盲人摸象,引导大家消费,热钱随之进来,就由炒作变成了现实,影响力也随之扩大,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刘传生多次强调,金丝楠木肯定要比榆木、槐木等普通木材贵,但从原料上讲,不应该炒到一根金丝楠木料就到了几千万元的份上。尽管这种乱象绝非几日便可杜绝,但业界人士仍坚信金丝楠木终会理性回归。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乾隆御制三清茶诗碗赏析(组图)... 下一条:23克玉观音卖出53万元(图)...
→相关文章
·自然细节中蕴含的诗情画意传达着江南雨后轻柔时光的温馨与独特韵律   
·画面宁静如秋水人物高古似山松既是女性亦是精神的独立象征   
·两位仕女在山石之间凝神静立仿佛等待着天地为她们重新命名   
·隐逸之思与苍茫山色共构出内向精神的山水世界   
·小小鎏金礼器悄然守护着千年前祖先的庄严誓言   
·壶中天地 小物之中观大清   
·技以载道 清代鼻烟壶工艺与“文化修辞”   
·荷影浮动 从造型语言解析清代器物的视觉叙事   
·器物与自我 荷叶鼻烟壶中的隐喻表达   
·绿色回响 清代鼻烟壶中的色彩哲学与心理暗示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