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品“会说话” |
日期:2024/04/22 15:19:4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全媒体传播生态提升了美术馆信息的触达率,各形态的数字媒介文本满足了观众对时效性、学术性、互动性的各种需求。 此次参展的各美术馆通过网络平台、短视频、直播、动画等多种途径宣传自己的看家宝藏,展出中国美术史上的典范之作和名家经典作品。如江苏省美术馆利用平台优势,展现江苏两个重要艺术群体“新金陵画派”和“金陵书法四老”的36件力作;湖北美术馆以馆藏大漆艺术为主,从200余件漆艺藏品中遴选出近20件集中宣传推广,突出展现了地域美术特色。15家美术馆将库房中的藏品变为“会说话”的作品,不仅在展厅中,更在广泛的信息网络中与观者形成美的互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介入到对展陈空间的体验中,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趣味性。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的线上展览,古老的汉画像石、民间的剪纸艺术,虚实空间的协同演进,赋予了观众自由的观赏形式,展品变得“当代”起来。 通过多渠道建构和运营全媒体矩阵,进行移动化、可视化、生活化数字传播已成为当下美术馆数字化工作的特点。例如,在“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中,中国美术馆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文化和旅游部政府网站平台、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百家号、人民号、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央视频等12个平台矩阵报道该展览相关信息,对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了充分覆盖。 除了常规展讯推送,中国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了“美时美刻+”系列栏目,在知名品牌的基础上细化,第一期遴选了15家参展机构15件精品,导语“这是一次超越时空的旅行,走近这些经典美术作品,领略大自然赋予的宏伟与宁静……观众朋友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春天的诗”,一下就拉近了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重点美术馆也纷纷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此次展览的信息,利用碎片化的空间满足受众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浅阅读”与“轻阅读”的需求。江苏省美术馆还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展览的系列微纪录片《循脉而行》,向大众介绍了展览的策展理念及看点,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大众在观展前就拥有了一定的“文化资本”,使大众更有兴趣也更有信心走进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策划“活动回顾|在京城感受岭南风貌,同品甜蜜生活”,用充满趣味性的话题吸引观众,再通过馆藏作品进行科学教育,拉近了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来源:中国文化报)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 下一条:拓展连环画艺术当代新貌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