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一律 建构古雅别致艺术格调
日期:2024/05/10 10:33:41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诗画同构或诗画一律是宋代文人审美最为突出的表征,它既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古板、匠气的弊病,又通过姊妹艺术的融通建构了一种古雅别致的艺术格调。元代赵孟頫倡导“古意”说,强调高尚人品,以期改革流于墨戏的近世士夫画,从而将宋人的审美趣味推向一个高峰,受其影响,产生了中国绘画史上难以逾越的“元四家”。

  诗画艺术的同构与互动,为后世带来了一种新的文本形态,即彰显文人雅趣的诗画卷。简单地说,诗画卷是由多人针对同一幅绘画作品进行题咏而形成的诗卷。它一般形成于某个带有意味的话题,由话题的发起者邀请画家作画,并请不同文人进行题识,所用文体以诗歌居多,因此称为诗画卷。但也有人使用序、记、跋、识等其他文体,从而形成集诗文书画为一体的雅致之作。这种文本以卷轴形式存放,易于收藏和展示,典雅富有新意,且对所咏之物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诗人题跋不受时空和题材的限制,可以对画面进行描述,亦可以由话题展开想象,在文本传播过程中甚至可以因时因地进行情感抒发。一部诗画卷的流传可以绵延几十年,横跨若干代文人的情感历程,是了解文人生存方式、人生心态的重要文本。在后世著录的书画文献中,尽管原本诗画卷已经流失,但编者抄录的诗文题跋却得以保存,如明代朱存理的《铁网珊瑚》《珊瑚木难》,清代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便保存了《听雨楼》《秀野轩》《破窗风雨》等诸多诗画卷。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4/05/10 10:33:41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下一条:中国文艺家出版社:弘扬民族文化 传...
→相关文章
·笔墨之间见精神 象外之境绘心魂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魏福良:三分画七分裱 匠心装点艺坛春秋   
·心定时笔自沉浮   
·师子弦:墨迹无语通幽远 字影有声入素怀   
·画家高智慧:笔耕山水间,育人艺道中   
·当树的沉稳遇上马的激扬,一纸墨色托起民族的魂魄   
·两匹马书写一段沉静与奔放的传奇   
·山水画卷中动静交织的意蕴传递出一缕不经意间流淌的岁月温情   
·抱琴而坐不为弹沈周画的是知音难觅的孤独   
·丹青映赤心——徐荣生的艺术追寻之路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