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纸·良画”:探寻齐白石的笔墨世界与匠心独运 |
日期:2024/05/13 09:42:5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璀璨星空中,齐白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蕴含了民间艺术的朴实与真挚,更在时代的洪流中传递出深深的共鸣与感动。此次,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的“劣纸·良画——齐白石的笔墨世界”展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即以“纸”为线索,深入探索齐白石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解读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匠心独运。 在齐白石的画稿中,纸张的材质各异,从包装纸、练字纸到边角余纸,甚至是带有油污的纸张,都被他巧妙地运用在艺术创作中。这些看似“劣纸”的材料,在齐白石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他善于利用这些纸张的特性,创新技法,将景物巧妙地融入画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齐白石在友人家中见到一座铜鸭香炉,其独特的造型和流畅的线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仔细观察鸭子的形态,并将其生动地临摹下来,记录下自己的感想。这种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捕捉,正是齐白石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 作品《李铁拐》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齐白石对“劣纸”的巧妙运用。他在游玩时见到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便随手用包书纸将其画下,作为创作素材。之后,他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诸多同一题材的人物画像,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些在“劣纸”上诞生的画作,不仅记录了齐白石的生活与哲学,更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的瑰宝。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敬畏,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齐白石的画作,还通过多样的展陈设计,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世界。展厅中搭建的展墙介绍了民国时期画家常用的纸张类型,灯箱则展示了纸张的纹理和墨色的渗透力。观众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纸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同时,展览还配备了相关画纸创作的示范视频,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齐白石的艺术创作过程。 展厅中还搭建了数个小型场景,如在四层展厅入口处,有一个模拟的造纸坊场景。厚重粗糙的画纸从高空垂落、微微晃动,木制的榫卯结构矗立其间。纸上喷绘了历代文人名士对画纸、画材所作的诗词,作为展览主题的一种延续。在展厅的另一处角落,观众将邂逅白石画屋。这处小屋的景观不仅仅是为了复原场景,更是该展览单元“粉本留痕”的具象化呈现。观众在品阅诸多粉本、画稿之后,将会漫步到此间小屋,仿佛摇身一变成为白石老人,切身经历创作背后的故事。四处垂落的竹帘,以一种轻盈的质感营造了初夏的氛围。墙上的麻绳和竹夹下正挂着数幅白石老人的得意之作,旁侧则是他亲手所写的润格,标了用色、用墨、尺幅的价格,见证着这位老画师的坦率和诚挚。往藤椅上一躺,观众可以“打卡”和照片中的白石老人一样的休闲姿态,来一场跨世纪的合影留念。 或许所谓的“劣纸”,并不旨在进行某种价值上的论断,而是为了能够从非同常规的艺术中理解齐白石最终塑成的常规之法。当观众漫步展厅中,重温齐白石这些通俗意义上不够好看、画纸不符合常规教学期待的作品时,能够以一种朋友式的观感,理解他在创作之初所进行的意趣的酝酿、理性的设计、偶然的体悟。在其中,我们将再次邂逅、解读中国水墨画的妙蕴。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 下一条:梁平区诗书画研究会开展诗书画进校园...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