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版画传承发展中的学科体系建构 |
日期:2024/07/12 16:58:2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 齐凤阁 中国版画在悠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个传统,一个是古代木刻传统,一个是现代的新兴木刻传统。前者以独创的雕版印刷技艺与丰厚的古代文明承载,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后者以新的视觉方式、新的精神魂魄实现了版画现代形态的确立。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冲击,版画转型裂变为多种形态。版画生态的改变与格局的重组,使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的版画如何在传承中拓创,在发展中保持其独特性,如何进行新的学科体系建构,成为版画家和研究者不能不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体系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一个是版画传统的被突破,一个是版画边界的被打破。版画作为一个学科进行正规的、系统的建设,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过李桦、宋源文等两代版画教育家的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有中国特色的版画教育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但后来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的版画教学改革,使业已形成的版画教学体系受到冲击,尤其是培养目标的迷失、人才类型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一些盲目性变革使原本初步形成的版画教育教学体系不仅没有得到继续完善,而且受到消解,新的完整科学的体系又未能建构起来。从版画创作的角度看,多元的艺术取向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新技法新材料的引入,突破了版画的固有边界,改变了版画的原初样态。而目前版画又面临新的挑战,如就复数性传播功能而言,版画逊于互联网,从图像生产、生成的角度看,又无法与数码 、AI相比,它的传统功能弱化,甚至潜伏着被取代的危机。 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有发展的新机遇,国家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近年从国家层面作为创作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大力推动,使历史题材与主题性版画呈现出回归的态势。2012年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首次引进版画,版画家们创作的17件版画像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展现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这些举措对中国版画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但是必须意识到:作为一门艺术,版画的发展单靠政府扶持是不够的,根本在于将其作为一个学科进行自觉的系统建设。首先应该意识到版画已经由过去复制图像的技术转化为创作的一种媒介,转化成一门纯粹的艺术。版画家与版画教育工作者应该强化这种意识,要把版画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学科进行系统建设,培养既熟悉传统有传承意识及使命感,又有创新性思维的版画专门人才。而且学科化建设不光靠学校,在美术馆等社会机构,也要把办培训班培养版画人才等活动纳入学科建设中。如此,才能使版画的传承发展进入长远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学科建构需顺应版画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版画如何发展,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版画的未来不是只有与当代艺术对接一条路,起码不是唯一的路。艺术创作是个体化的精神劳动,艺术取向是由创作主体的内在需求决定的,创作主体的内在需求、智能结构,包括审美趣味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艺术取向不会是单一的,所以版画发展趋势也应该是多向的。我想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版画大的发展路向:一个是继承中创造性地发展,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这个转化其实已经实现了,在“85新潮”以后,版画从传统的造型语系和色彩体系中脱出,突破以往的视觉方式,创造出具有现代品质的视觉图像,这条路线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但是现代转化没有完全抛开传统,而是在传承中拓展和创造。另一个发展趋向是拥抱现代科技,突破版画边界。这一点在青年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个趋势看来不可逆转,不管你认同还是不认同。近年已有好多版画家以数码技术参与辅助制版,以数码转印的方式呈现图像,还有借助 AI技术、雕刻机等生产版画图像。还有一种取向,就是坚守版画传统,保持其纯洁性。比如有的画家仍然使用拳刀刻,用传统的饾版技法印,作品中保持原汁原味的水印木刻的传统古意,这也是版画传承发展的一种途径。 版画学科体系是版画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建构有助于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但建构要从上述版画的发展实况出发,应遵循版画的发展规律,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就课程体系结构的更新而言,应处理好版画传统专业课与跨学科课程的关系、传统技法传授与吸纳新科技的关系。比如在凸凹平孔的传统版画技艺的基础上,如何引入数码、3D、AI等现代科技?应该鼓励学生和艺术家尝试不同材料、新技法和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版画语言的局限,探索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建立新的版画语言体系。但在运用新的科技手段的同时,如何传承与推广传统的版画技法?一些青年学生热衷于探索版画与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以拓展版画的表现空间和可能性。但在突破版画边界时如何注意保持版画的优势与独特性?现在有的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创作不搞版画,如何对待这种模糊版画专业界限、跨越媒介的毕业创作?这些都是版画学科建构中需认真思考与解决的新课题。学科体系建构还需改变以往忽视版画史论教学的问题,我国版画专业的教学结构中,大都未设置版画史论课,系统的版画史与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版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来龙去脉,包括印刷史,材料、刻印技法沿革,这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对于其在重温版画经典中吸纳、借鉴、创造都至关重要。(中国美术报) (作者系《中国版画》杂志主编)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 下一条:新时代中国版画: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