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为舟,摆渡生活诗意
日期:2025/04/09 13:12:18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晨露在宣纸上洇开时,我忽然读懂了八大山人笔下那枝枯笔勾勒的残荷。它不在于形似,而在墨痕游走间抖落的孤傲,像一滴墨坠入清水,涟漪荡开的全是生命的禅机。这让我想起张择端在汴河虹桥的市声里捕捉到的永恒——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逃离生活,而是将烟火气酿成诗意的酒。

  《清明上河图》里,五百多个人物在五米长的绢本上鲜活地流动。挑夫肩头的汗珠折射着朝阳,茶肆里升腾的热气氤氲着市井烟火。张择端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当画匠执着于亭台楼阁的华美,真正的巨匠却在瓦舍勾栏间寻找人性的微光。那个在虹桥下争道的船工,怒目圆睁的瞬间被定格成永恒的戏剧冲突;磨刀匠人佝偻的脊背,在夕照中投下长长的影子,恰似岁月本身在绢本上刻下的年轮。

  八大山人的秃鹰在残荷间振翅,嶙峋的笔锋刺破宣纸的平滑。这位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将半生飘零化作水墨的狂欢。残荷不是凋零,而是生命褪去浮华后的筋骨;秃鹰歪斜的眼珠里,倒映着整个时代的荒诞。他笔下的世界没有桃红柳绿的甜腻,却在枯笔飞白间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当我们在都市的霓虹里仰望苍穹,何尝不能从那轮被楼宇切割的月亮中,看见八大笔下翻着白眼的游鱼?

  墨色在宣纸上晕染的刹那,是艺术家与生活的和解。苏东坡在赤壁舟中看见"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于是贬谪之路成了诗意流淌的江河;王维在辋川别业扫径迎客,松涛竹韵皆成梵唱。他们教会我们:当世人追逐着给生命镀金,智者却在为灵魂淬火。就像东京飞鸟大会展出的三彩万年壶,窑变产生的斑驳釉色,恰似生活赐予我们的意外之美。

  在东京湾的暮色中,我凝视着飞鸟艺术中心的玻璃幕墙。映在其中的,是张择端笔下的汴京虹桥,是八大山人笔下的残荷秃鹰,更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等待被点化的诗意。当我们学会以墨为舟,在市井喧嚣中聆听露珠坠落花瓣的私语,那些被冠以"贵族"之名的绫罗玉食,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过眼云烟,而真正的高贵,早已在晨露折射朝阳的瞬间,镌刻成永恒的星光。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5/04/09 13:12:18
上一条:墨池深处见真章:论艺术修行中的岁月... 下一条:刚柔相济的文明对话:穆玉容墓志中的...
→相关文章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乔领、宁雪君的中国福文化,看丁绍光的艺术追求与康华兰的文化脉络   
·当钟声未响春光已动帝王诗意融入山水之间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