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声未响春光已动帝王诗意融入山水之间
日期:2025/05/28 09:27:0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夹钟嘉候图》以二月为题,表现的是春意初启、万象将苏的皇家图景。此作出自宫廷画家周鲲之手,他不仅借乾隆帝“十二月诗”的意境构建图像,更以个人对山水、人物的理解融入了画面整体。虽然画题暗示钟声,实际画面中却无一钟、一铃,然而整个画面节奏如同钟律前奏一般,温润中藏着庄严,寂静中蕴含律动,令人心驰神往。画作不以具体声响表现节令之至,而是通过自然的微动与人物的缓行,唤醒观者对春天将临的本能感知。

  在想象中,这幅画或许正对应着乾隆帝在内廷某日临池吟咏的时刻。他目光穿越殿外长廊,见宫人整肃步履、庭树枝头露新芽,内心便生出万象更新之感。于是他口占一首春律之诗,由周鲲以画承之。画中描绘的,便是帝王未言先知的春心流转,一种高位者在细察四时变化时所生的细腻情感。而这情感不以宏言展现,而以钟声未响的微妙宁静来表现,这是帝王美学的高境界:内敛、悠远、节制之美。

  在现代视角下,《夹钟嘉候图》具有某种超越性的艺术魅力。它并不强调繁花与喧闹,而是聚焦在“候”这个微妙的过程之上。此“候”既是物候之“候”,也是期待之“候”,画面上静静行走的宫人,与背后连绵不尽的山影,共同构成了“春将至而未临”的时态。在今日喧嚣的艺术语境中,能够让观者静下心来细看一树、一石、一人之姿的画作,愈发显得珍贵。

  从另一个角度看,周鲲不仅是宫廷画家,更是一位以笔墨践行“中庸之道”的艺术家。他的画在设色、构图、线条的节奏安排上,无一不体现出一种“适度”的哲学。设色不艳却不寡,布局严谨却不呆板,人物繁而不乱,山石细而不琐。这种艺术上的节制,背后是一种对和谐、平衡与时间秩序的深刻理解。而“夹钟”正好象征这种均衡之音,是视觉与时间在画面上的奇妙交汇。

  因此,《夹钟嘉候图》不只是“画春”,而是“画将春而未春”,这中间的缝隙、这未至之间的等待与预感,才是周鲲真正要表现的深意。春风未至,钟声未响,却有画先传,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表达,也是一种帝王文化中最温和却最强有力的象征。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5/05/28 09:27:09
上一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乔领、宁雪君的... 下一条: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
→相关文章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乔领、宁雪君的中国福文化,看丁绍光的艺术追求与康华兰的文化脉络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墓志铭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