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怀 夏京州大爱无疆书法捐赠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组图) | |||
日期:2014/06/11 07:25:50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
[提要] |
|||
2014年6月10日,“翰墨情怀——夏京州大爱无疆书法捐赠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2014年6月10日,由河南省爱心基金会、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博物院等共同主办的“翰墨情怀——夏京州大爱无疆书法捐赠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河南省文联、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河南省书协、河南省博物院、河南人民书画院、河南省爱心基金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共展出夏京州先生近期创作的100余幅精品力作,展览结束后夏京州先生将本次展出的全部作品捐赠给河南省爱心基金会,用于社会扶贫济困、敬老助老和普及慈善文化。本次展览由河南人民书画院承办,旨在弘扬中原厚重文化,展现河南省优秀个人和企业团体大爱无疆的义举。[NextPage] 夏京州先生向前来观展的领导和嘉宾以及支持他的书法艺术爱好者表示感谢。 夏京州先生在接受大河美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捐赠的所有作品都是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作品,我想把最能代表我个人现阶段创作水平的作品献给社会。河南省爱心基金会和河南人民书画院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他们积极推动了咱们河南省扶贫济困、敬老助老和普及慈善文化的活动。别人都说我是书法家,那么我就要承担起一个书法家的责任来,爱本来是无边的,我认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他的艺术成就和爱心是成正比的,真正的一位艺术家他的爱心会非常大。本次作品创作的动力全部来自于‘爱心’,如果说我捐赠的这批作品能够帮助到社会上一些非常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我再累我也会感到非常开心。”[NextPage] 6月10日,河南人民书画院理事长、河南省爱心基金会秘书长张书勇先生主持开幕仪式。 河南人民书画院理事长、河南省爱心基金会秘书长张书勇先生是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他在评价本次捐赠展览活动时说:“夏京州老师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崇尚自由个性、坚守师承忠诚、真实平民情怀的人。夏京州先生诗书画印皆有成就、真草隶篆皆通,他不仅是收藏家而且还是鉴赏家更是一位作家。他有着博大的情怀。如今,夏京州老师在他艺术最顶峰的时候将自己一批佳作无偿捐赠给河南省爱心基金会,用于扶贫济困、敬老助老和普及慈善文化。他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一位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的担当,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党中央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符合的,是传递时代正能量的一次善举。”[NextPage] 夏京州个人简介 夏京州,字草盛,号汉风堂主人、九州草盛、南院漫士、雪父等。1962年生,祖籍河南武陟,现居北京、郑州。曾就读郑大历史系,原为河南省委干部,现辞去公职,专职从事书画、篆刻的创作与研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人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书画三十余年,主张“尚古出新,意追秦汉,法归晋唐,弘扬时代”,是书法中“新古典主义”和“中原书风的实践者”。喜秦汉晋唐书风,所见碑版、断碣、简牍、残纸无不研习。善隶书、篆书、章草。 曾从师周君谦学习文史书法。后又得谢瑞阶、陶博吾、沙曼翁诸前辈指教,书艺日进,禅悟艺理,坦然人生,其性格豪放豁达,喜游名山大川,广交艺林朋友,善鉴赏,富收藏,以饮为快。 荣宝斋举办“夏京州书画作品展”;2012年7月,在安徽举办“豫皖情书画艺术展”;2012年10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中国当代章草十六人展”;2013年1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豫皖情书画艺术展”;2013年6月,在天津举办“夏墨汉风”书法作品展;2014年5月" data-scaytid="15">先后于1991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夏京州书画艺术展览”;2000年3月,在山东威海博物馆举办“中原五人书画艺术展览”;2000年10月,在河南省南阳举办“中原五人书画艺术展览”;2001年5月,在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举办“夏京州书画艺术展览”;2002年,在河南省洛阳美术馆举办“夏京州书画篆刻作品展览”;2006年6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夏京州书画作品展”;2012年7月,在安徽举办“豫皖情书画艺术展”;2012年10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中国当代章草十六人展”;2013年1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豫皖情书画艺术展”;2013年6月,在天津举办“夏墨汉风”书法作品展;2014年5月,在河南省开封举办河南隶书十家提名展。 著有《汉风堂书艺》、《中原五人书画作品展览》、《夏京州书法作品集》、《夏京州书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集》、《金文·秦风十帖》共十册、《稀有古石刻碑》共十册。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入选、获奖,并发表于诸多报刊。作品被诸多博物馆、艺术馆及个人收藏。
|
|||
责任编辑:美如 |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
|
上一条:雪域·行走——刘艺科油画作品展暨研... | 下一条:387件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 含何思源... |
→相关文章 | |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 |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 |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 |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 |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 |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 |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 |
·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 |
·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墓志铭 | |
·鲜于璜碑:津馆珍藏书家传奇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