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迎春画展将于6月15号在798桥艺术空间开幕
日期:2014/06/11 18:25:17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中国书画导航网消息(通讯员陆永生)当代著名女画家曾迎春画展将于6月15号15时在798桥艺术空间开幕,再次展出新作及大幅国画作品三十余幅。

 


      曾迎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专业创作员、黑龙江省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族画院理事、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北京华夏名流画院副院长。曾获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群体带头人奖和省“拨尖人才”称号。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有获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馆、陈列馆、收藏家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收藏。

  从曾迎春画中可以见到三点:民族的、时代的、个人的。十分清晰,这就够了。所画内容技法都焕然一新,一见而知是今人之作,而非古人或学古人之作,最后还要见出个人特色,这就难了。然而曾迎春都做到了。……曾迎春的画真乃无声之诗也。——陈传席

  女画家曾迎春在当代画坛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位,她能敏锐地看到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某些现象,并能将其提炼升华为引人深思的作品。她有些画突破了前人惯有的方式、面貌和形式表现符号,很有创造性。曾迎春不但在女画家当中是出类拔萃的,在男画家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孙克

 


      辛巳桃花时节,得览迎春新作数纸,知其风神已渐趋独立,众皆为之喜。银色树挂掩映的冰上打鱼的人影,深色高墙上那扇小窗和一弯月牙儿,将自己编织的果篮转入平面的画图……都是她独自感受到的人生体验的表现,因之笔墨、色彩、技法亦随之而变。艺术之变也大体如此,是内美、外美共进的历程。——刘曦林

  贯穿于曾迎春作品里的是一种“画意”中的“诗情”。如《花开花落》,深色背景上几株已经成熟的大白菜。但处在画面中心位置的却不是白菜而是两株小草,以及观众视线的、也是最富有诗情的正是两只翻落于小草间的蝴蝶。《一种情怀万种思》中成群结队的蚂蚁如行进中的大军,毫无顾忌地从离落的花瓣上踏过。当画家将这一微观中的景象放大给人看时,微不足道的小情小景变得有些惊心动魄了,并让人油然生出种种情思与感叹。如果说上述作品所表达的诗情不免有一种女姓的多愁善感,那么,《重阳》所表达的则是一种富有大境界的诗情。画面一片金黄,几只画得很实的飞鸟疾速掠过,与虚虚的麦田形成对照。这种处理手法似借用了追拍运动员的高速摄影技巧,动态中人是清晰的,静态中的物是虚的。但虚得含蓄,虚得丰富,虚中仍能见“实”。仅上述几例就不难看出,曾迎春的艺术追求以及在画面上所表达出的效果,说明一个人的艺术天赋总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以显现。——贾方舟

  曾迎春与贾xx同志为鸳鸯配,在绘画艺术之探索大有互助与共识之益。——王朝闻

  关照自然,笔传心语;花香深处,具有生机。——郭怡孮

  融古铸今见精神。——周韶华

  读曾迎春画作别有风韵。——贾平凹

  无脂粉气,有大家风。——鲁慕迅

  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比生活更高更美的作品。——刘文西

  曾迎春的画从表现形式、技巧、艺术构思都有独特的一面,题材完全是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前人传统的、别人搞过的、市场社会需要的或吉祥如意的题材;而是发自内心的、亲身体验的、真情实感地流露,这一点是非常珍贵的,是非常有价值的。——王迎春[NextPage]


时刻描写自己;古今中外画坛上的大手笔者,其画作感人之处必然是有特殊的东西打动人。这特殊的“东西”无非是指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或以整体气势逼人,或以构思超凡感人,抑或是构图的不一般,造型概括力强又准,颜色震撼人心,表现手法新颖等等,这一切皆是击穿观者之心的子弹。我第一次看迎春的画,就深深地被打动了,就像看到她的心,透明、清纯,富有激情。迎春的画个性突出,风格异人,构思巧妙,构图奇崛,造型洗练,色彩强烈,笔法细腻,意境深邃,对人生的感悟发人深思。——珠子

  有情、有意、有境,迎春的花鸟画在艺术语言方面也有创意:技法方面有变化,这是十分可贵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必成大器。——晁楣

  曾迎春属于国内罕见的汇聚中西艺术精神的智性画家。每一幅画都是一种哲学式的发现。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无言的诗。她摄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某些表现形式,构思奇巧,寓意深刻,充满了惆怅、玄远、迷蒙与空灵的诗意。其深刻的洞察力、高度的概括力和非凡的艺术激情,其博观约取、举重若轻的风骨风怀,已成为当代画坛的一面旗帜,吸引了无数的鉴赏者、爱好者和收藏者,形成了一种为国内外所瞩目的事实上的“新中国画”。曾迎春善于捕捉和撷取日常生活的简单意象,概括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内容。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部分画作则展示了艺术的纯粹与永恒,令人想起美国诗人斯蒂文斯的诗歌。它拥有强烈的时代感。其创作动机和审美功力指向当代人最隐秘的内心。它是用心灵去发现和创造,而拒绝重蹈古人的旧辙。它拥有浓郁的民族性,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处,传承其精神内涵。而对所谓“技法”有所选择和取舍,它是献给当代人心灵的盛筵,而不是祭祀古代人亡魂的墓志。它拥有融入当代世界的自尊与自信。它揭示当代中国人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与精神实质,又呈现出能为世界所接受的鲜活样式,恐怕只有李商隐和弗罗斯特最好的诗歌才能与之比肩。——李恢弘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慈禧赐光绪翡翠朝珠将在港拍卖:起价... 下一条:韩国女艺术家林贞姬上海开展(组图)...
→相关文章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墓志铭   
·鲜于璜碑:津馆珍藏书家传奇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