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作诗如见画
日期:2020/10/12 08:23:5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著作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质量绰丽,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或许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2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心爱,是稀有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实为可贵的珍宝。

  然后,元代赵孟頫、鲜于枢、吴镇,明代祝允明、徐渭,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据苏轼诗词为源头发明的著作。比如,苏轼善画竹,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吴镇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苏轼影响的况味。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0/12 08:23:52
上一条:马和之《 后赤壁图卷》 下一条:作为文学家的苏轼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