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洒脱的特性有板有眼 |
日期:2023/06/02 10:07:27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关于这次落第,李廌写有《下第留别陈至》诗,其间说:“余生国际间,动辄多愿违”,体现出失落的悲怨心境,又说:“完毕各相望,奋庸会有时”,并不甘心这次科场的失利,对将来仍然抱有很大的决计。《李廌传》言及李廌落第后,苏轼曾与范祖禹一起举荐李廌:“轼与范祖禹谋曰:‘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金衣玉食气,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不多,相继去国,不果。” 尔后,李廌干脆不再参与科举考试,《李廌传》记载,他“中年绝进步意,谓颍为人物渊薮,始久居长社,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但是,对父亲的故友和恩师苏轼,仍然爱情深重。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南京,李廌自阳翟(今河南省禹州)来见,苏轼助人为乐,赠与李廌绢、丝等物品。苏轼在《李宪淳哀辞序》中,谈及此事,曰:“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阳翟,以绢十匹、丝百两,辞之不可。乃以遗廌”;元祐四年(1089),苏轼前往杭州任前,将御赐的乘骑快马转赠李廌,以期改进李廌的生活,苏轼还写了《赠李方叔赐马券》,曰:“元祐元年,予初入玉堂,孟赏赐玉鼻骍。本年出首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又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四年四月十五日,苏书。”这则文章,苏轼洒脱的特性有板有眼,也体现出对李廌的殷殷的厚意关心。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纪游诗离不开绘物写景 | 下一条:展现自我的才调与才调 |
→相关文章 | |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 |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 |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 |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 |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 |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 |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 |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 |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 |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