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 |||
日期:2014/03/31 20:46:41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
[提要] |
|||
提到徐悲鸿,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他自撰的那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对联,还有那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座右铭。他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1929年,国民党政府举办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他拒绝参加。与他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戴季陶、朱家骅,要联名介绍他加入国民党,他也推辞了。1935年,他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留学法国时期同为“天狗会”朋友的张道藩已经位居要职,出面请他给蒋介石画像,他竟一口拒绝,说自己对蒋不感兴趣。他有一幅国画《灵鹫》,笔力雄健,意境深远。1943年在重庆展出时,受到瞩目,一位美国将军对此念念不忘。抗战胜利后,这位将军即将回国,蒋介石要送礼物,此人说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徐悲鸿那幅《灵鹫》。国民党官员出面请他开价,要买下这幅画,并表示无论出多高价钱都可以接受,他就是不肯。1945年2月22日,徐悲鸿在《重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蒋介石恼怒,把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藩骂了一顿。张派人找到徐悲鸿,要他登报声明自己没有参加签名。面对“很不利”、“你的一切都保不住”的威胁,他的回答是“我对我的签名完全负责”,“我决不会收回我的签名”。徐悲鸿的“一意孤行”,常被人误解为“偏见”、“傲气”,觉得难以理解。但只要细读徐悲鸿的一生,就不难看出:这种“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表现的是那种“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傲骨”,是疾恶如仇、洁身自好、绝不与反动当局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没有坦荡的胸怀和坚挺的脊梁,就抬不起高昂的头。 |
|||
责任编辑:美如 |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
|
上一条:高剑父论画“五绝” | 下一条:赵孟钤悦项鹊华秋色图 复制品气势神... |
→相关文章 | |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 |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 |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 |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 |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 |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 |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 |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 |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 |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