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审美观念的概括反映 |
日期:2021/12/02 19:01:16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当然《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阴阳相摩、激荡、交融看成是事物翻开内驱力,以“阴阳意外”来表达继续改动,但究竟又侧重,事物全部改动应归结于固化质态,以求事物内律性、有序性和安稳性。《天道篇》记载老子话,“则六合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斗固有列矣”,就是对安稳、本真、理性的赏识之辞。其三,体现“各美其美”审美地步。北朝“古拙”与南朝“妍媚”本无好坏美丑之分,书法艺术是各个时代政治、经济尤其是文明、审美观念的概括反映——当南边士族过着比较优裕的日子,饮酒作乐、尽情山水、诗文唱和,书法天然出现妍媚、闲适、洒脱、洒脱风格,一派杏花春雨生机;而北朝骑遣大漠、清风惨淡,书法天然呈实践朴、憨厚、野逸、奇肆风格,一派英姿英才萧然。这两者审美各有韵致,均有千秋,正如清阮元《南北书派论》中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善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动,不论宋、齐矣。北派则是华夏古法,拘束拙陋,善于碑榜。”南北两派“独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体现出各美其美、各有所长、各极其胜的审美特征。其四,体现“不思美善”简练之道。“据守”既透露出精力上的自足,也透露出对简练审美的神往,北朝不以南朝“妍媚”为依托,原汁原味承载前史文脉,必定程度上也是对南朝寻求豪华、崇尚智巧之抵触与不屑。《老子》就认为:“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规则滋彰,响马多有。”人为地削减审美干与,正是对简练、单纯、天真审美的矢志寻求。 北朝据守“古拙”,为明清后期书法史揭开簇新的一页。跟着“碑学”出现,“古拙”焕宣布愈加耀眼光彩,月满中天、花开满树,展示出昌盛旺盛的大好形势。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古人书法何故自成规则 | 下一条:水陆相接的两种画法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