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研《仇池国志》
日期:2021/04/30 09:24:58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仇池国志》载:“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依此可知,前仇池国的政治中心从第二代氐王杨难敌时已移至下辨。这往后的“仇池”现已是个泛化称谓,而非仅指仇池山。在许多文献记载中,如前赵刘曜于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和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两次侵犯“仇池杨氐”,仇池杨氐“据险自保”。再如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杨难敌害怕前赵,与弟坚头南奔汉中,送任(人质)降于成汉。刘曜以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同年,赵兵退。杨难敌因纳贿成汉安北将军李稚,未被送往成都,而是遣归武都。杨难敌从汉中回来故地,遂“据险不服”,“多有不法”,稚自悔失计,故向李雄请战,下辨之战开始。雄遣李稚、李琀出白水,李寿、李玝出阴平。难敌遣兵拒之,寿、玝不得进。而李稚、李琀长驱至下辨。难敌遣兵断其归路,四面攻之,稚、琀深化无援,皆为难敌所杀。“据险自保”之地,显然是下辨境内峡谷纵横,峭壁坚持的下辨水峡谷、沮道峡谷和堡垒严森、易守难攻的军事要砦“泥功山”。时至后仇池杨定治上禄,这时的泥功山战略方位愈加凸显,至后仇池末代氐王杨难当被氐人奉为民族尊神,并演化为“二郎神”,泥功山随之称谓“二郎山”,今成县二郎乡之名缘由是也。南迁的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多有复归仇池地望仇池山、泥功山之愿。“齐永明中(488年),魏氐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占有泥功山归款,齐世以杨灵珍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此刻的杨灵珍既是占有泥功山,齐朝廷依然以“仇池”冠名。大统四年(538年),被革除为尼的西魏文帝乙弗氏皇后随其子武都王元戊至泥功山大兴佛事,又被称谓“尼姑山”。《新唐书·地舆志·四》云:“泥功山,成州同谷郡,本汉阳郡,治上禄。天宝元年(742年)更名,宝应元年(762年)没于吐蕃。贞元五年(789),于同谷之西境泥功山权置行成州。” 又据《新唐书·穆宗纪》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下五月,移成州于宝井堡。可见同谷郡治泥功山和权置行成州,长达50多年。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1/04/30 09:24:58
上一条:得天独厚的绝佳之境 下一条:五体之外创立“合体”,则功莫大焉...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