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日期:2025/04/18 14:21:06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春日的北京,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内暗香浮动,一场以画笔为舟、山水为卷的雅集正在展开。"京西揽胜——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恰似一扇时空折叠的窗棂,让观众在丹青墨韵间穿梭于古韵今风。

  水墨长卷里的时空对话

  三山五园,这片承载着清代"三山五园外三营"皇家园林群落的土地,层峦如黛,水系蜿蜒。画家们以采风写生的虔诚,将这片凝固的诗意转化为流动的画卷。王明明笔下的《曹雪芹金秋著书图》,红叶灼灼如烈焰,茅庐中伏案疾书的身影,恰似《红楼梦》中"满纸荒唐言"的镜像投射;吴镜汀、何镜涵联袂创作的《颐和园之冬》,薄雪轻覆十七孔桥,佛香阁的琉璃瓦在铅灰天幕下泛着温润光泽,皇家园林的庄重与冬日的静谧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传统笔墨的现代转译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刘旭十米长卷《三山五园图》。展开这幅当代《千里江山图》,传统界画技法勾勒的玉泉山塔影,与远处中关村双子塔楼的玻璃幕墙形成戏剧性对话。画家巧妙运用"散点透视",让香山的丹枫、万寿山的佛香阁、现代都市的钢铁森林在二维平面中共生共荣。这种古今交融的构图,恰似京西大地千年文脉的具象表达。

  园林空间的诗意重构

  策展人匠心独运,将展厅设计成"可居可游"的园林空间。观众循着曲径通幽的动线,忽而驻足于表现静宜园"清泉石上流"的扇面小品前,忽而仰望展现玉泉山全景的巨幅立轴。这种"移步换景"的观展体验,让观众仿佛穿行于真实园林之中,目之所及皆是画境,画之所现皆是心境。

  笔墨里的文化乡愁

  在这些作品中,既能看见画家们对古法的虔诚守护——如《圆明园遗址写生》中皴擦点染间透出的苍茫古意,也能感受到大胆的创新探索。青年画家尝试将数字水墨与传统皴法结合,在《西山晴雪》中以二进制代码隐喻山石的肌理,这种跨越媒介的实验,恰似对"笔墨当随时代"的当代诠释。

  当暮色浸染展厅,画中园林的轮廓渐渐与窗外真实的西山轮廓重叠。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乡愁的集体疗愈。正如画中所绘:古柏新枝共摇曳,清泉一脉贯古今。三山五园的丹青记忆,终将在时代长河中生生不息。

  展览持续至5月中旬,诚邀诸君携一卷诗书,赴一场穿越时空的园林雅集。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5/04/18 14:21:06
上一条: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下一条: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
→相关文章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墓志铭   
·鲜于璜碑:津馆珍藏书家传奇   
·隶书名称探源:文献考古双重视角下的书体演变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