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时间褶皱里的变体书:解码长孙彦墓志铭 |
日期:2025/04/18 13:49:57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邺城的秋叶落在青石墓志上,斑驳的纹路里藏着北朝书法的密码。当考古队轻轻拂去尘土,"齐故史君长孙公铭"八字如铜钟般撞响时光的涟漪。这块北齐河清二年的石碑,正用瘦劲的笔画演奏着隶楷交融的变奏曲。 长孙彦的仕途像墓志上的界格般工整,从北魏明帝的挽郎到北齐的合州刺史,他的命运与王朝更迭紧密相连。而墓志书者,则用笔墨在青石上刻下了时代的褶皱。那些扁方的结字,如同被压扁的铜镜,既映出隶书的古拙,又透出楷书的规整。横画舒展如洛水波澜,竖画收敛似嵩岳耸峙,捺画的波磔间,依稀可见雁阵掠过邺城上空。 最妙的是笔画间的提按变化。横画露锋切入,像刀劈斧砍般果断;捺画波磔分明,又如春蚕吐丝般缠绵。康有为说北齐书法"瘦硬中有清腴气",在这方墓志里得到了完美诠释。瘦劲的笔画里藏着清腴的墨韵,斩截处见锋芒,波磔处显风流,恰似北魏武士卸甲后,披上南朝文人的青衫。 章法更是疏朗有致。界格如棋盘,行距似星河,字距紧凑而不显局促。这种布局上承北魏碑刻的雄强,下启隋碑的整饬。当后人面对隋唐楷书的法度森严时,却不知这规矩方圆,早在邺城的青石里悄然孕育。那些流丽古朴的字迹,正是书法史上最美的过渡句。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 下一条:鲜于璜碑:津馆珍藏书家传奇... |
→相关文章 | |
·笔墨丹心谱华章——苏少全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 |
·碑帖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内在关系 | |
·苏轼文化IP的生成与当代再创造 | |
·从私家收藏到学术共享的文化转型 | |
·书法碑刻的技艺传承与刻工的隐形身份 | |
·书法碑刻与城市文化认同的隐秘关联 | |
·何梓溪: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 |
·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探幽 | |
·鲜于璜碑:津馆珍藏书家传奇 | |
·隶书名称探源:文献考古双重视角下的书体演变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