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判不要失去“求真”的精力 |
日期:2022/04/01 12:22:4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事实上,某些学院派人是瞧不上批判的,他们对搞批判的特别是草根批判充满了傲慢与偏见。那么,所谓的“严厉研讨”,就一定高于批判?名牌大学身份,发文刊物,就能直接等于手底下活儿的好坏吗?一个谈论者假如仅仅凭借西方理论掩盖问题,连底子的审美感触力都没有,又何来判别、关怀这些较高层面的问题?文艺批判绝不是用常识来糊弄人的小把戏。就文学而言,常识尽管可贵,想象力、生命感、底层阅历却更难得。而批判的真知灼见也正是来源于此。一旦“求真”的精力丢失,只要虚美饰恶,文艺批判的功用或许就会不复存在,谈论的含义也会渐渐消失。这时候无论多少缜密而美丽的废话,即便无懈可击,又有什么用呢? 文艺批判不只是解读、阐释和脚注,也是点拨、引导和匡正。对于新人新作,对于起于青萍之末的一种思潮和倾向,特别需求脚踏实地的谈论。不敢讲真话的底子原因是私心作怪。蝇营狗苟,庶言假套,乱捧乱骂,庸俗无聊,不只是品格的失范,也是文坛的悲哀。这都是怀着私心批判的恶果。批判家在思维理论上有必要坚持真理,而真理有必要旗帜鲜明。正如鲁迅所说,文学艺术“有必要更有逼真的批判,这才有真的新文艺和新批判的发生的期望”。否则,不光会对艺术现象判别失误,成为说假话的谈论,误导受众,而且会造成思维紊乱,是非不明,最终受害的则是艺术和艺术家。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判的精华之一... | 下一条:对丑恶文艺现象敢怒敢 |
→相关文章 | |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 |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 |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 |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 |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 |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 |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 |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 |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 |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