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日期:2023/12/12 07:53:4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戏曲是家国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至今仍充满活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东方特色和中国韵味的艺术样式。传统戏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叙事、忠孝节义的世情伦理,又有神话传说、儿女情长的故事,或经口口相传,或由文字记载。中华民族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有与之相应的系列戏曲呈现,作为珍贵文献资料,为众多剧团和剧作家提供了创作改编、移植排演的剧本资源。

  戏曲是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中国传统戏曲广泛汲取与吸纳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一喜一悲一抖袖,一颦一笑一回眸,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戏曲艺术流传至今、深入人心的审美要素。戏曲为多样式的中华艺术长廊塑造了生旦净末丑行当纷呈的多彩人物形象。如《定军山》的黄忠,雄劲威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潇洒斯文;《拾玉镯》的孙玉姣,纯洁天真;《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英姿飒爽;《连环套》的窦尔敦,粗豪侠义,等等。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小红娘成为侠义智慧的化身,融入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对善良、热情、勇敢美德的追求。戏曲艺术家梅兰芳突破了“四功五法”的界限,创造并推广了“花衫”这一新的旦角行当。纵观中国戏剧史,戏曲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田间地头到城市剧场,由一桌两椅到舞台布景、再到现代声光电的运用,无不彰显戏曲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3/12/12 07:53:44
上一条: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下一条:探索戏曲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