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画家彭先诚:取杜诗而入画,何其乐也
日期:2024/07/24 10:58:21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这是唐代杜甫《屏迹三首》的诗词。

  “我爱杜甫。杜诗于我的阅历、心境、美学追求,息息相通,取杜诗而入画,何其乐也。”这是83岁的知名画家彭先诚的自述。

  澎湃艺术获悉,“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作品展”近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开幕,展览呈现了八旬知名画家彭先诚的杜甫诗意作品共计90幅,这是其在四川的首次个人展览,创作时间横跨四十年,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包括《丽人行诗意图》《画马赞》等杜甫诗意画佳作,以及李白、白居易、苏轼、陶渊明等诗意画作。

  “吾家门前便是百花潭,自翊与老杜为鄰,‘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我的画屋便在此地,故另题斋号,自刻闲章,曰:‘百花潭北窗’。昔日的百花潭乃两条大河交汇处,水流湍急,暗藏漩涡,弄潮儿为显身手,竟或丧命,杜甫所云‘白花潭水即滄浪’,诚非虚言。自从1980年购得‘钱注杜诗上下卷’,此后作画,常获灵感。五年后,与孙竹篱老先生同在省诗书画院据案相对,讨教为诗之道,孙老曰:‘要从杜诗下手’。”

  对于诗人杜甫的感情,彭先诚在展览的自述如是写道。

  在中国画界,彭先诚是极其低调的隐者,比如这次展览,居然是他在四川的第一次个人展览。

  彭先诚,1941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诗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彭先诚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成家。曾作过漫画、年画、连环画、水粉画和油画。七十年代末专攻中国画人物,曾赴敦煌千佛洞和新疆作美术考察,只身赴大、小凉山写生,足迹遍行大江南北。八十年代初个人绘画风格确立,尝借古诗词及传统题材入画。长期以来,彭先诚把杜甫及其他诗人的诗词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内容,绘制了大量诗意画。其早期人物画,受程十发等近现代名家影响,后来到新疆博物馆、敦煌石窟考察后,逐渐在画中融入唐代遗风,并注重书法用笔。

  “就是在敦煌的那些小阁楼里面,我发现了跟我的审美比较融洽的东西,实际上我就是在那里形成了我的画风”,“我画中的所谓诗意,说穿了,无非借题而已,题曰《佳人》《胡馬》《虢国夫人》《昭居出塞图》 《白居易琵琶行》《东坡赤壁怀古》,实则時空流转,今古相遇,自有种种变体,乃至发挥,并非古诗的图解,远在宋代,借古题而觅新意,即已蔚然成为习尚,其中包括我画李白与杜甫的情谊。”彭先诚说。

  对于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回忆说:“2019年秋居西岭雪山之麓,秋雨绵绵,遂动念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画。易数稿,俱不称意,忽得一纸佳构,焕然自喜,不料大雨磅礴,山洪滚滚,桥梁为之冲断,连夜携眷,仓猝避离,所喜佳作已成,画中老杜神色高古,手握竹杖,风动霜鬓,好似正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名句。画中不涉景物,仅以几笔飞白浓墨暗示秋风秋雨,画边以书法压上全诗。”

  彭先诚家住百花潭,年轻时调侃自己“与杜老为邻”,与杜甫不仅结缘早,更是在此后数十年中贯穿着这份机缘。彭先诚曾坦言:“我爱杜甫。杜诗于我的阅历、心境、美学追求,息息相通,取杜诗而如花,何其乐也。”

  在创作杜甫诗意画的过程中,彭先诚始终意在笔先,以清丽灵动的笔墨述说着自己与千年前那些诗句的共鸣。鲜丽的色彩、飘逸洒脱的笔触、兼之生动活泼的自然趣味,彭先诚的作品总能在第一眼就吸引观众注意。

  彭先诚擅长没骨点染破墨法,作画重于直觉,注重偶然的水墨关系,作品笔精墨妙,格调清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

  他认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必须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家。纵观古今优秀画家莫不如是。彭先诚谈道,可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画家级别的标准,在绘画中用了多少比例的书法,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水平。

  此次展览是川内首次集中地展出彭先诚杜甫诗意作品,是他近四十年来精研传统诗词创作的绘画精品。据悉,此次展览上,彭先诚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捐赠了《兵车行诗意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图》《丽人行诗意图》三幅代表作,表达了他对杜甫的推崇敬仰之情。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看来,彭先诚的画作所带给观众的,是全新的、由现代的画家所诠释的诗意,“在历史上,传统地表现诗意的画,都是较为具象的。但彭先诚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抽象性思维,通过他的笔墨表现出来饶有趣味。”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表示,通过观展,观众既能体验到“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意心境,也能了解画家彭先诚的高超画艺。“借艺术启发人生,借此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4/07/24 10:58:21
上一条:余明善:书法不能单纯追求形式... 下一条:刘克敏:从乡野到城市的行吟诗人...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