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画家周尊圣山水风采 |
日期:2011/11/12 02:34:3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周尊圣说,无论在生命的历程里,还是在艺术的道路上,我就是一个行者,行者只是一生追求,没有满足,更没有尽头。 |
21世纪在中国画坛上出现的诸多现象中,周尊圣的天山红山水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以不断深化的内涵和不断丰富的笔墨给中国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注入新鲜血液。十分明显,他的山水是传统的,同时他的山水是崭新的,甚至说是全新的。在中国绘画坚实厚重的传统覆盖下,周尊圣的天山红山水以其全新的色彩,全新的样式,全新的技法,全新的理念艰难地破土了,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值得大书特书。当代卓有成就的美术家,用真知灼见和理论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充分地肯定。对于他的突破性和创造性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 中国的传统绘画,绝大多数是以墨为骨,再淡淡地敷以或青绿或浅赭等以中国画命名的不很鲜明的中性颜料。中国美学讲究含蓄,推崇以淡见真的审美原则,所反映的境界,是一种恬淡和虚无,青烟和薄雾,追求的是一种含蓄的美。周尊圣以浓重的大红、曙红为底色,一改传统以墨为骨的绘画程序,以坚实的笔墨写在底色上画出山的骨骼,完全不是传统的斧劈皴,披麻皴,而是自己独创的鱼刺皴和散沙皴。不要小看这几件事,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人,不按着祖宗的程序,不遵循传统的法则,可以成功的。周尊圣可谓石破天惊。 中国山水讲究一种浑茫的气象,提倡返虚入浑的境界。周尊圣的山水永远是那样地晴朗,一派升平景象,高亢的情怀,昂扬的境界。这是大自然的神圣启示,这是天山这块天地独有的清凉。这里的山高气朗,万物分明。于是传统的笔墨,传统的理念随着地域的扩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视野在开阔。周尊圣面对传统在思考,不是传统出了毛病,是今人的眼界给了他以胆识。 周尊圣山水的晴明,是一个时代的感觉。一代人思想的清晰,思路的敏捷,是前途的分明,是道路的畅通,更是胸怀的开阔。这才是画家面临一个崭新境界的应有状态。十几次的天山写生,考察和无数次对天山的解析和品读,眼前的天山,凝成心中的意象。他攀登在天山之巅,俯瞰万象,一览众山;他站在时代的高处,回顾传统,瞻望未来。他有着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有着与众不同的规划和筹谋。这座山的后面还有山,这条路的前面没了路,却拥有一片拓荒者的自由,而那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那条创造者的路。 周尊圣的绘画让我一遍又一遍的地思考着石涛的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就这 句 话,说了几百年了,意味着人人皆知,意味着一句废话。然而熟知未必真知,真知未必灼见,灼见未必实现。有谁想过,今天的时代精神就是一个字,”走”! 我们走出来 了一个站起来的时代,走出了困境,走出了自己个对自己的桎梏,谈何容易,我们走进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周尊圣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涂抹出了这个时代的色彩,圈点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回答出了这个时代的艰辛。 周尊圣在奔波。他的画里启示人们,要生活,就要奔波,就要朝着远处奔,向着高处走去,朝着洒满阳光的地方攀援,向“夸父逐日”一样,追赶太阳,向往光明。他用感恩的心,面对帮助过他的所有人,“感谢路边送过他一碗水的人”。 ![]() 毋庸置疑,周尊圣的山水是精彩的,耐人寻味的。然而这只是他思想的外延,是他真情爆发的一朵蘑菇云。在这其中,在这背后支撑的是他的心灵,是他的智慧和力量,是他的品质和人格气象。 周尊圣有着难以置信的经历,也让我们找到了艺术家创造力的源头。周尊圣生不逢时,出生面临饥荒 ,读书赶上停课,学院不向他开门,艺术与他无缘。当一个生命面临被层层围困甚至绞杀的时候,这个生命就会集合起所有的力量,甚至野性,做最后的一次抗争。饥饿教会求生,围剿迫使他逃亡,贫穷叫人思变,愚昧向往文明,无知渴望知识,困境追求美好。周尊圣说,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做出的不是很友好的表示。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甚友好的态度,为他日后成长注入了最积极的力量。 一位近代的科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潜能要比他所发挥的能力大4万倍,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测定出来的,但我相信潜能的力量是可怕的。人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是下了恒心。就会毅然打开潜能的库房,就会把所有的潜能引爆,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周尊圣正是自己点燃自己,自己引爆自己,自己推动自己,把自己抛向天空的人。他把贫寒当成财富,把苦难当成营养,把挫折当成激励。他热爱人生,渴望历练。在他人生的所有经历里,他可以尽善尽美的地做好所有的事情。无论是农民,是农工,是职员,是演员,还是做画家。他可以做好他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做公民,做朋友。他可以把每一天过得有声有色,充实有效。无论是画画,写文章,参加公益活动,做菜烧饭,打理家务,还是喝酒谈天,唱歌跳舞,他总能兴高采烈,也让你其乐无穷。他精力充沛,豪情万丈,激情满怀,充满活力。不了解他的人完全不会相信他还是一个画家。离开画室的他就不像个画家,他没有画家那种打扮,没有长发,没有胡须,没有清高,没有狂傲,没有怪异。他谦虚谨慎,热情豪放,从不吹嘘自己,也不贬低别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人群中快乐地生活着,只是比一般人更有魅力,无论是他的仪表,还是他的品格,无论是他的绘画,还是他的思想,无论是他的敬业,还是他的真诚。 |
责任编辑:美如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北京风情画家马海方印象 | 下一条:读欧阳中石的《书法与中国文化》... |
→相关文章 | |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 |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 |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 |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 |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 |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 |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 |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 |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 |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