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年代的艺术加工
日期:2019/10/08 09:46:25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同样是画毛主席诗意‘万山红遍’,何海霞所画的《万山红遍》是毛泽东诗意中的橘子洲头的现象,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则彻底脱离了毛泽东诗意中详细表现的地点,把要害放在了‘万山红遍’之上。因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红遍全国,直至影响到当下,且越来越神化,何海霞的就很少有人提起。” 陈履生以为何的画过于重视笔墨而忽视了年代的要求,过于重视实践的现象而忽视了讴歌年代的艺术加工,这也是许多从民国过渡到新我国的老艺术家通病。

  “他们在自己的笔墨世界中有心改造自己,并生动极力在多种体裁中寻求打破,但是,客观上他们却不能跟上年代”,陈履生以为,“比如要“红装”的时分不能“红装”;要“红遍”的时分不能“红遍”,对年代的集结不准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他是在画画,而不是在创造。而新的体裁假定没有创造的观念,就不或许集结各个方面来创造年代要求的图画。”当然,也就难以成为“赤色经典”,名显于当时。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19/10/08 09:46:25
上一条:年代性宿命和艺术性选择 下一条:博物馆的“无所作为”
→相关文章
·传世一卷,映照古今   
·用笔写意,也用笔修身   
·宫墙深处的一场无声春事在画笔间缓缓展开   
·在春光将至之际帝国的呼吸藏在画中的空白处   
·探寻古希腊文明之源   
·跨越重洋的笔墨传奇:弗里尔美术馆的黄姬水书画合璧卷   
·中国动画:传承创新,走向世界   
·徐蒋体系: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世界艺术的新趋势与挑战   
·世界书画艺术的魅力与传承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