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淡出画坛的干流
日期:2020/12/01 06:30:2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笔者要指出这些研讨者们的一点忽略,那就是他们都侍从岛田的观念,认为北宋的文人画观使唐代“逸品”逐渐淡出画坛的干流。实际上,北宋的文人画恰恰与王墨等唐代“逸品”画家是有所相关的。《梦溪笔谈》中载录宋迪(活动于11世纪)的《潇湘八景图》,“汝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画继》中又载北宋画家陈用之(生卒年不详):“张绢素倚之墙上,朝夕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势。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丘,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类似的创造方法与风格,与前文所载的《唐朝名画录》中“(王墨)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李灵省)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的载录十分类似。再如《洞天清录》“古画辩”中描绘李公麟:“伯时惟作水墨画,不设色。其画殆无滞笔迹。凡有笔迹重浊者,皆伪作。其他人面相尤妙。”又言道:“李伯时有逸笔。”可见北宋文人画的技法中或许仍含有唐代“逸品画风”的余韵,而这段艺术史的进程却很少为学者们所注重。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2/01 06:30:29
上一条:克劳德·莫奈的艺术魅力 下一条:西方学者对“逸品”的了解...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