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对“逸品”的了解
日期:2020/12/01 06:30:1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本文注重的是西方学者对“逸品”的了解,整体而言,这些研讨观念有互相补偿和层层递进的作用,与我国学者的了解相比也有其一同之处。首要,西方的了解首要受岛田修二郎《逸品画风》的影响,首要从绘画技法方面了解“逸品”,认为唐代的“逸品”画包括“简略”和“粗笔”两种特征,南宋的禅画和晚明的“狂怪”画风接连了开端的“逸品画风”。第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唐代和明清时期对“逸品画风”的了解之间存在脱离的现象,这种脱离首要产生在北宋晚期文人画兴起之后,前期的“逸品”是一同的画作,晚期的“逸品”则是对米芾、倪瓒等文人画的欣赏。第三,在索珀看来,“逸品”的转型在蜀地就产生了,在倪肃珊看来,这种转型在宋元时代,而转型的根柢改动是从重“墨法”到重“笔法”。第四,我国的诗意画至少自唐代开端即有之,但高居翰等却认为首要出自南宋和晚明,这两个时期的诗意画都对日本有较深的影响,也与岛田“逸品画风”的后期接连观念不谋而合。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2/01 06:30:19
上一条:逐渐淡出画坛的干流 下一条:曾以天空为题画了许多习作...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