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天空为题画了许多习作
日期:2020/12/01 06:30:0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西方学者的类似了解,也并非完全孤顿时从东亚语境启航。首要,在西方艺术史中,诗意的绘画被认为出自18到19世纪归为浪漫主义的一些画家,如约翰·康斯泰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法国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的让·巴普蒂斯特·卡密耶·柯罗(Jean-Baptise-Camille Corot, 1796—1875)等。康斯泰布尔善于捕捉天然界瞬间变幻的特性——云、光和空气。他曾以天空为题画了许多习作,因为它是“基调、标准和抒发情感的首要东西。” 柯罗布满光线变幻的绘画被称为“抒发风景画”。(the lyrical landscape)。第二,西方19世纪30时代以来兴起的先验主义运动,其间代表性的作品有爱默生的《天然》(Nature,1836)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Walden,1852),表现了心灵与天然的一同,而风景画是将这种一同表现为视觉的途径。在西方艺术史传统中,天然、气候和光线的改动,表现了诗意的情感、怀旧的乡愁和神创的天然。正如大英博物馆的劳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 1869—1943)在其初版于1908年的《远东绘画:以我国和日本的图像艺术为主的亚洲艺术导论》中,将牧溪的《烟寺晚钟》与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的《晚祷》联络在一同,认为是浸透诗情的创造。

  由此可见,高居翰等学者的我国“诗意画”了解,除了受西方诗意风景画传统的影响,也是在日本接连我国“逸品”绘画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正因为他们站在整个东亚领域上看待“逸品”的翻开,最终将“泼墨”与“墨法”联络,将“粗笔”“简略”与“简略的形状”联络,而水墨氤氲与画中空间、气候、亮光和质感的联络,又被认为是诗意画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与我国惯常了解中的“诗画合一”是有所不同的。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2/01 06:30:09
上一条:西方学者对“逸品”的了解... 下一条:表面的纤细和转瞬即逝的艺术作用...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