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走出的节律是帝王与四季对话的回声
日期:2025/05/28 09:27:41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夹钟嘉候图》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像是一段节奏在画布上的沉淀。在这幅描绘二月禁苑之景的图卷中,节律不仅仅存在于钟鼓之声,更渗透于山形、人物、建筑之间。画家周鲲并未直接画出“钟”与“律”,而是通过结构节奏、色彩铺陈与动静对比,在画面中植入了音乐性的逻辑,令整幅作品如一曲宫廷和声,婉转回响。

  从山石的起伏到人物的行进路线,从廊道的重复曲折到远近景物的渐次分布,画面仿佛一张乐谱:高处为高音,远山叠峦如长音持续;近处为低音,人物活动如切分节奏,偶有静止之处如休止符。周鲲通过视觉节奏的控制,使我们仿佛“听见”了一首皇宫春曲,不在音箱,而在纸墨之间。

  乾隆帝为何以“夹钟”为二月题名?这是有深意的。夹钟律对的是春分前后,这不仅是节气的转折点,也是皇帝一年中首次正式出巡、阅典的时间节点。钟律象征着“天命之和”,而周鲲以绘画回应这一概念,将图画作为与天象对话的载体。因此,《夹钟嘉候图》既是皇权对时间的图像管理,也是一种帝王“听天”的谦逊姿态。

  人物描绘是节律的体现之一。画中人物或缓步、或伫立,各具神态,恰如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出场。特别是那些望向画外的视线、低头沉思的姿态,使观者不禁揣测他们是否在等待某人或某事。春光之外,是等待帝王临幸?还是守时礼典即将启程?这份不言而喻的“预兆感”,便是节律中的“转调”,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期待情绪。

  在我看来,《夹钟嘉候图》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它描绘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描绘时间。春天未被描写成结果,而是一段进行式,是一首尚未完结的旋律。周鲲让节律穿行在人物与山水之间,把自然与政治、感官与制度、诗意与仪式糅合为一个整体。他并未告知春天已到,而是邀请你,一起等待春天的钟声,在画中响起。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5/05/28 09:27:41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若无其事的春风如何在皇宫中轻轻走过...
→相关文章
·若无其事的春风如何在皇宫中轻轻走过   
·重构历史书法的眼光:从龙门题记出发   
·笔锋之外:龙门题记中的信仰与生死   
·魏碑与“非经典”美学的诞生   
·龙门造像题记:一个不属于“书家”的高峰   
·魏碑之异:断裂与延续之间的书法隐语   
·李瑞清艺术中的时代悲情与个体尊严   
·李瑞清笔墨之间的力与势 书法动态美学探析   
·楷书对联的文人精神 李瑞清如何在日用之物中寄托大美   
·李瑞清楷书八言联的时代气息与文化记忆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