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推开一扇通往艺术新世界的门
日期:2022/02/11 09:36:55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雾霭迷蒙,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笼罩其中的港口、码头、舢板若隐若现,笔触急促大胆,冷暖色调相撞……今天,莫奈《日出·印象》早已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画作之一。而在近150年前,面对这样一幅作品,习惯观赏那些细致得近乎完美的古典绘画的人们难免产生不适应,甚至将其视为一个笑话。

  1874年春天,《日出·印象》首度亮相的那个展览,日后以“印象派画展”载入史册,本是巴黎一个成立不久的“无名艺术家协会”的首届展览。它的原名为“无名艺术家联展——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借摄影家纳达尔的照相馆举办。参展者除了莫奈,还有雷诺阿、西斯莱、德加、塞尚、毕沙罗、莫里索等。别看这一连串名单在今天看来光彩夺目,当时的他们长年身处沙龙展落选的阴影之下,大多还得为困顿的生活发愁——渐渐团结在一起的这些画家,其实彼此的画风并不统一,也谈不上有什么明确的美学主张。

  是一位名为路易斯·勒罗伊的记者兼评论家,以“毒舌”不期赋予《日出·印象》以及这个展览在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意义。当时他在杂志上撰文嘲讽了展览上的一批作品,其中针对莫奈《日出·印象》的评论尤为犀利——“印象!没成形的墙纸也比这成熟得多!”《日出·印象》之所以成为靶心,未必在于这是展览中最离经叛道的作品——莫奈本人送到这个展览的作品就多达八幅,而或许更在于它的名称——“印象”二字使这件笔触凌乱、犹如草图的作品成为勒罗伊揶揄的借口。哪知,“毒舌”评论间接命名了“印象派”,催生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最著名的艺术实践。历史上演的转折总是那么出其不意。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2/02/11 09:36:55
上一条:作品中的景观朦胧显得鬼魅... 下一条:素朴的形象是和完善的朴素语言相统一...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