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迎:用“笨”功夫,面壁十年图破壁
日期:2024/04/25 15:06:1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书法,作为文字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同无形的舞,无声的乐,无图的画,无言的诗。

  书法的神韵,触摸不到,却能融化在书写者的腕底笔端,自然地流露出来。近日,笔者走近刘晓迎,听他诉说这些年在书法心路上的故事。

  家人引路 《玄秘塔》启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族世代崇尚翰墨丹青,古朴遗风使刘晓迎从小就迷恋上临帖习字。刘晓迎的爱好广泛。多年来,他热衷艺术品收藏、钢琴演奏,极限运动。可却对书法情有独钟。“起初小时候学书法时,爷爷家有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看着字体笔意瘦挺,挺喜欢,我便开始练习写起来。”这便是刘晓迎书法学习的启蒙时期。

  真正开始进入书法研习,是缘于舅舅叶选宁的悉心指导和敦促。小时候,舅舅练习书法,他就站在一旁看着,看着舅舅每天坚持伏案几个小时练习书法,慢慢地耳濡目染,他也拿起毛笔写起来。从拿起毛笔的那天起,就没放下过,如今已近四十年了。

  那时候,刘晓迎喜欢赵孟頫的字,看着赵体字形体秀美,很喜欢,他便每天坚持练习赵体,日复一日,他慢慢地体悟着笔触间的神韵。“选择字帖,要有自己的喜好,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的字帖,有的人喜欢颜体,有的人喜欢柳体、欧体、赵体……但无论选择哪种字体临帖,都要遵循内心,这样练起来才会更入心”,刘晓迎如是说。

  “笔临”绘其形 “心临”绘其神

  书法美的内涵,不仅仅在于字的布局上、墨的浓淡对比、线条的粗细对比、结构以及章法的形式美,而在于书写者对笔墨有深入的理解。要突破书法审美、创作的瓶颈,才能把书法推向更高。

  研习中,刘晓迎也会感到进入瓶颈期的困惑。有时候,遇到某段瓶颈期时,他会纠结、会心乱,甚至会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可当他咬着牙,依旧坚持练习,度过某段瓶颈期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了提高。瓶颈期的困惑,没有扰乱刘晓迎的心境,他依然坚持每天练习,直到自己的书法水平有所提升。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曾写道,“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此句清晰而深刻地阐释了打牢正楷功底对提升草书水平的重要性。在多年的书法研习中,刘晓迎始终坚守着这一准则。

  刘晓迎认为,草书不可只求速度,首先要把手上的正楷功夫练扎实,练习时要控制好节奏,切不可心急。起初练习草书,可能会讲究规矩,要把线条拉直,有时候还会刻意去想哪处该粗、哪处该细、哪处墨该枯些、哪处墨该浓些……究其缘由,这些所谓的规矩,都是因为正楷功夫不够的缘故。等到功夫扎实了,笔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洒脱,且韵律流畅。

  经多年临帖,刘晓迎逐渐领悟出其神髓,将其融化在他的腕底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形成了朴茂厚重、风骨遒劲的书写风貌。

  书法研习是一场修行,沉浸其中,就要面对苦乐参半的漫长心路历程。人虽是有灵性和天赋的,但也离不开苦练的修行,而这场修行就是修心的过程,刘晓迎就是在这场修行中不断地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并从书法艺术中找寻着快乐本真的源泉。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4/04/25 15:06:19
上一条:薛志耘:心的迹化 写的自由... 下一条:情深艺自真——单应桂的艺术之旅...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