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画风”是不秉承“应物象形”和“骨法用笔”的风格
日期:2020/11/25 11:47:4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逸品画风”是不秉承“应物象形”和“骨法用笔”的风格,详细来说即兼具“简略”(abbreviation)和“粗笔”(rough brushwork)的发明。在定义了“逸品画风”的样貌之后,岛田修二郎继续追溯这类画风的源头,以为能够上溯到隋代好画“魑魅魍魉”的孙尚子(生卒年不详),盛唐早年的“迹简而粗,物情皆备”的张孝师(生卒年不详),再到中唐的张璪(生卒年不详)、韦偃(活动于8世纪)等。如《唐朝名画录》中载韦偃“思高格逸”“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仿佛如真”,与王墨泼墨画法有相似之处。王墨学自项容,因荆浩(约856—不详)《笔法记》记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然于放逸,不失真元气候。”因而,项容也具有“逸品画风”。岛田以为,由许多文献记载可知,水墨画在中唐的出现,以及和“逸品画风”的结合,是以山水画作为舞台而扩翻开来的。

  岛田继续叙说道,到了北宋的景德年中(1005),出现了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辑录了自唐代乾元初(758—759)到宋初乾德岁(963—968)共58位蜀地画家。与朱景玄将“逸品”置于其他三品之后相反,黄休复将“逸格”置于最高的方位,且只选取了唐末孙位(活动于9世纪)一位画家。岛田发现,与朱景玄相同,黄休复所以为的“逸格”也具有简略之风。在《画继》中,又列出了石恪(活动于965—975前后)和贯休(832—912)二人,并称:“然难免乎粗俗”“意欲高而未尝不卑”。石恪的“逸品画风”,在元代汤垕(活动于14世纪)的《画鉴》中则载为“戏笔画人物,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麄笔成之。”与曾保藏于日本正法寺的模写本《二祖调心图》(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风格相似(图4)。相同,高台寺所藏的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图5)和分藏于日本的其他残本,也属相似的“逸品画风”。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1/25 11:47:42
上一条:将禅画归于“天然风格” 下一条:王墨和李灵省都选用“泼墨”...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