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禅画归于“天然风格”
日期:2020/11/25 11:47:5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继美国学者李雪曼(Sherman E.Lee,1918—2008)在1962的《远东艺术史》(A History of Far Eastern Art)中,将禅画归于“天然风格”(Spontaneous Style)之后,《逸品画风》的英文译者高居翰曾编撰《我国绘画史三题》,其间包含《我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志趣的兴衰》一节,首要的观念简直全由岛田论文而生发。在文中,高居翰将“率意”(quickness)与“天然”(spontaneity)指向画论中的“逸品”,事实上这两个称谓源自岛田所论的“粗笔”与“简略”。在高居翰看来,在北宋的苏轼年代,即出现了一种新观念:文人画家独享率意与天然的志趣,即占有了“逸品”之方位,他们下降作业画家的战略之一便是将其置于爱好繁琐单调的一端。这一观念也来自岛田文中说到的神宗年代文人画观导致“逸品画风”式微的知道。

  与岛田相同,高居翰以为,在南宋时期,“逸品画风”一度走向了禅画的领域,影响了禅师和服务于其他领域的画家。在12世纪晚期和13、14世纪,禅画家选用“率意”与“天然”的画风,发明了一些极端简练清楚的图像。高居翰赏识广泛含义上的禅画,也包含诗意画,如《潇湘八景图》等,并将其作为“逸品画风”的传承者。一同他看到,文人画评并不承受这类“逸品画风”的特质。对文人画家而言,“率意”与“天然”的志趣有必要用规则的笔法来谐和,不容许脱离常规的真实清闲。高居翰并不承认在后世画论中再三出现的倪瓒(1301—1374)的“逸品”与唐代“逸品画风”有任何真实含义上的联络,由于倪瓒的绝大多数画作好像是在相对严峻的操控下构思结束的。元代的康复前期“逸品”的画者,在他看来是拿手墨法的方从义(1302—1393)。(图11)另一个“率意”与“天然”画家出现的时期,则是明代晚期,画家包含吴伟(1459—1508)、唐寅(1470—1524)和徐渭(1521—1593)。但其时的画论家,如李日华(1565—1635)、谢肇淛(1567—1624)、詹景凤(1532—1602)和张丑(1577—1643)皆倾向于以为这一时期已不该施行“率意”与“天然”的画风。明亡之后,这一路画家又出现了石涛(1642—约1707)及扬州画派诸人等。但毕竟,高居翰以为:“率意和天然办法起先具有跨过规则的重要含义,却以成为对规则、发明和艺术体现力的失利作出补偿的一种常规办法而告终。” 在跋文《适意:我国晚期绘画式微的原因之一》,高居翰又提出,“率意”与“天然”的发明办法使晚期画家匆忙结束过多的作品,但每一幅都考虑缺少,用心不行。因而“率意”和“天然”办法起先具有跨过规则的重要含义,却以成为对规则、发明和艺术体现力作出补偿的一种常规办法而告终。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1/25 11:47:52
上一条:文人画观对“逸品”的占有... 下一条:“逸品画风”是不秉承“应物象形”和...
→相关文章
·一场雨后入画,换得片刻清凉山水   
·不止山水董源画里的世界有更多世俗烟火   
·烟云深处的楼观北宋山水画里的人生旅途   
·墨韵千秋: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文化转型   
·文人画学的笔墨涅槃:董其昌的绘画思想探微   
·墨色里的气节山河——傅山书法中的遗民精神   
·笔锋下的文心——方苞书法里的哲学与诗性   
·邓石如书法的美学追求   
·墨色里的风骨:吴琚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   
·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的艺术魅力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