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诗言志”观念造就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一起方位
日期:2022/03/18 10:41:36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诗言志”是儒家经典《尚书》中提出的重要观念,后被文艺家继承,使我国艺术走上了抒情言志的路程。西方哲学偏重逻辑的理性思维,虽不架空艺术的情感动机,却偏重于艺术的再现和知道作用。这使得史诗、雕塑、戏剧、油画等再现性很强的艺术类别获得了充分打开。比照之下,我国偏重感悟的形象性思维,书法取法天然,而用最抽象的线条来体现,使它的发明更利于蕴含爱情、抒情爱情,即便较具象的我国画,也因借用了书法的抽象线条,而变得颇具抒情适意性。

  “达则兼济全国,穷则独善其身”,我国文人不管执政仍是在野,往往借书法艺术来表达心境、消解烦恼,并因不同文字内容引起不同的发明心境,发生不同的艺术作用。孙过庭在《书谱》中,以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作为历代学习的范本,是因为“岂唯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即以不同的情感发明出了各不相同的佳作。“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正是因为“情动形言,取会风流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六合之心”,王羲之的书法才会有了激烈的感染力。历代书法佳作多是有感而书,那些没有爱情的应试状、正字碑,尽管书写规整,规矩慎重,因短少感染力,艺术价值甚微。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2/03/18 10:41:36
上一条:儒家文明促进了书法家的质量完善... 下一条:儒学艺术审美一贯处于我国书法发明和...
→相关文章
·蒋兆和:绘画与雕塑间的艺术巨匠   
·石虎: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   
·动静结合之美 韩干笔下的节奏感   
·书画大家杨天笑:笔耕不辍挥毫泼墨写春秋   
·天资异禀的画师少年:韩干的艺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黄荃工笔技法在《枇杷山鸟图》中的表现   
·吴道子的画圣传奇从孤贫少年到画坛巨匠   
·展子虔:隋代画坛的奠基者   
·顾恺之与六朝文化中的书画融合   
·艺海无涯,情濡墨香 —— 魏克友的艺术追寻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